单选
1.强调知识的动态性,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,强调学习的情境性,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、改造。这些观点符合( )
A.建构主义学习理论
B.人本主义学习理论
C.精神分析理论
D.行为主义学习理论
2.结合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,哪个选项不是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强调的内容( )
A.确定目标,围绕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开展活动
B.明确重点,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
C.规定载体,要求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
D.强化服务,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
3.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,结果导致不良品德。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,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,适当的做法是( )
A.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
B.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
C.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
D.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“恶有恶报,善有善报”
4.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,如自然科学中各种定律、定理的学习称为( )
A.辨别学习
B.概念学习
C.原理学习
D.解决问题学习
5.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,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( )
A.行为塑造
B.行为训练
C.行为矫正
D.行为强化
▼
1.A【解析】题干描述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。
2.A【解析】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强调,一是要明确重点,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,注重围绕创新创业,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,积累职业经验,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;二是规定载体,要求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,其中本科阶段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,明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,组织开展劳动周或劳动月;三是强化服务,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,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。
3.D【解析】根据替代强化原理,当儿童发觉“坏人”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,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,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。
4.C【解析】规则或原理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。
5.A【解析】题干描述的是行为塑造的概念。
多选题
1.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( )
A.普及性
B.强制性
C.基础性
D.发展性
E.选择性
2.课程目标具有( )的特点。
A.可操作性
B.预测性
C.时限性
D.具体性
E.创新性
3.下列哪些属于新课程“三维目标”中的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目标( )
A.“通过对本课的学习,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”
B.“通过对本课的学习,理解不同学习策略的基本含义”
C.“通过对本课的学习,端正学习态度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”
D.“通过对本课的学习,激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,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”
E.“通过对本课的学习,掌握生字词”
4.在操作技能的形成中,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练习曲线存在差异,但也有共同点,表现在( )
A.开始进步慢
B.中间有一个明显的、暂时的停顿期,即高原期
C.后期进步较大
D.总趋势是进步的
E.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
5.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哪些方面考虑( )
A.精选教材
B.合理编排教学内容
C.合理编排教学方式
D.教授学习策略,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
E.改进对学生的评价
1.ACD【解析】小学、初中阶段课程应体现普及性、基础性和发展性。
2.ABCD【解析】课程目标具有时限性、具体性、预测性、可操作性等特点。
3.CD【解析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,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,形成正确的价值观。C、D项的描述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。
4.BDE【解析】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,但也具有共同点,表现在:(1)开始进步快;(2)中间有一个明显的、暂时的停顿期,即高原期;(3)后期进步较慢;(4)总趋势是进步的,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。
5.ABCDE【解析】促进学生有效迁移的措施:(1)改革教材内容,促进迁移。①精选教材,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。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,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。(2)合理编排教学方式,促进迁移。(3)教授学习策略,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。(4)改进对学生的评价。
单选题
1.幼儿性别行为产生于( )
A.1岁左右
B.1.5岁左右
C.2岁左右
D.3岁左右
2.关于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不正确的表述是( )
A.材料要有层次性,采用渐进式投放
B.材料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
C.材料要多选用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
D.材料的数量越多越好
3.以下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( )
A.助人
B.分享
C.模范
D.合作
1.C【解析】2岁左右是幼儿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,具体体现在幼儿的活动兴趣、同伴选择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。
2.D【解析】活动区材料投放时应注意的问题:(1)按目标投放材料;(2)按主题投放材料;(3)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;(4)分期分批投放材料;(5)有些材料需随时投放。并不是说材料的数量越多越好。
3.C【解析】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,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,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:同情、关心、分享、合作、谦让、帮助、抚慰、援助、捐献等。
多选题
1.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性质包括( )
A.基础性
B.非义务性
C.适宜发展性
D.启蒙性
2.艾斯纳认为,课程计划中应该区分两种目标,主要是区分( )
A.教学性目标
B.表现性目标
C.生成性目标
D.过程性目标
3.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指出,幼儿倾听与表达能力的目标包括( )
A.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
B.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
C.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
D.阅读与书写准备
1.ABC【解析】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性质包括:(1)基础性;(2)非义务性;(3)适宜发展性。
2.AB【解析】艾斯纳认为,课程计划中应该区分两种目标,即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。
3.ABC【解析】详见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能力部分的目标。
单选
1.反映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( )
A.二进制位
B.字节
C.字
D.双字
2.下面选项中,不属于外存储器的是( )
A.硬盘
B.U盘
C.光盘
D.ROM
1.B【解析】存储容量通常不是以二进制位、字或双字来表示,因为这些表示不规范,一般约定以字节作为反映存储容量大小的基本单位。故选B。
2.D【解析】ROM是只读存储器,属于内存储器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