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管住自己的嘴,不让孩子当众“出丑”,这才是父母最大的修养
文|西红柿妈妈
每一个人都有最害怕的东西,像父母最害怕孩子生病受伤,而孩子最怕是什么呢?
01
孩子“晴转雨”,有时候只是因为妈妈嘴上不留情
小雨12岁了,参加过学校的合唱班,还主持了几个小活动,钢琴也已经达到6级,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孩子。
可是,每到大家相聚的时候,小雨妈妈总是习惯性地打击孩子。
如果大家夸奖孩子嗓子好,小雨妈妈就会说:“好什么好,不务正业,学习成绩却一点都不行!”
如果大家夸奖孩子活泼大方,小雨妈妈就会说:“上不了台面,正式参加比赛了,就怂得像狗熊一样!”
如果惊叹孩子的钢琴技巧,小雨妈妈则会泼冷水:“大家别夸他了,比起隔壁的李明,他可差了十万八千里。”
只是,小雨妈妈从来没有留意到,每当大家表扬孩子的时候,小雨都会高兴得不行。
可是一听到妈妈的话,小雨的脸就瞬间“晴转雨”,涨得通红,满是委屈与愤恨。
渐渐地,当家里来了亲朋好友的时候,小雨再也不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了,他总是一个人,躲在自己的房间不出来了。
其实,妈妈心里也是非常喜欢孩子的,以孩子为骄傲,但就怕自己及别人的夸奖会让孩子变得骄傲,于是习惯性地开始打击孩子。
不知不觉地,小雨妈妈用自己的嘴,说出了许多伤害孩子的话。
02
其实中国很多家长都是像小雨妈妈这样的,即使对孩子很满意也不说出口,反而违心地往孩子身上泼冷水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可能是因为家长们在育儿的过程之中,并没有明白:练好“嘴上的修行”才是父母最大的修养。
要知道父母如果管不住自己的“嘴”,当众揭短,过分地打击孩子,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。
①语言打击是一种“冷暴力”,伤孩子于无形,非常隐性也影响得长久,可能孩子长大后还会有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胡慎之曾说:“语言暴力很恐怖,像一把刀子,在人的心口上狠狠拉上一道,这些伤口,有些人一辈子都好不了。”
通常情况下,父母觉得“骂孩子”,孩子又不会少一块“肉”也不会流血受伤,于是就义无反顾地贬低孩子。
但他们不知道的是,这种语言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,而且它很不容易被父母察觉。
爸妈一般以“亲子关系疏远”为表象,用最冷酷的方法伤害到了孩子。
②语言打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,还会击溃孩子的自信心
“孩子是有自尊心的,值得被父母珍视”,但父母长期打击,会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之中,难以自拔。
如果这个时候,父母当众揭短,很容易破坏孩子的社会形象,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,让他再也不能自信地出现在人群之中了。
所以,“嘴上修行”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,影响非常长远而且很关键,父母都应该要重视。
03
那父母应该如何修行,管好自己的嘴,做最有修养的父母呢?
凡事有方法,而这些方法,根据父母的实践与融合,又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结果,具体可以在这几方面尝试:
第一:父母应该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
很多父母在童年的时候,被父母的“恶语”伤害过,也不自觉地继承了父母的习惯,让自己成为了“儿时最讨厌的人”。
所以,父母要改变自己的习惯,首先要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,尝试去理解原生家庭的困难,也看到童年不幸中的无奈与苦楚。
当自己怀着平和的心与童年和解,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和解,那么矛盾化解之后,心结自然也解开了,这样自己也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错误,也能跟自己的孩子和平相处。
第二:父母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,与孩子以真心换真心
“内心表扬,口头批评”是中国式父母的表达方法。他们总是担心孩子会“飘”,所以用“打击”磨练孩子。
可惜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父母的苦心,反而因为父母无情的批判与否定,孩子们会慢慢与父母疏远。
所以,父母应该尝试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,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评价,与孩子真心换真心。
第三:“心中有秤,嘴上有德”:父母要提升自己的素养
父母更应该练好“嘴上的修行”。
(1)父母可以多读书、多阅读
书籍可以让人的思想变得开明与智慧,多多阅读,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素养,让人变得有力起来。
父母除了看育儿方面的书籍,还应该看看相关的沟通、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书籍,让自己全方位地得到提升,这样说话自己能够表里如一。
(2)用幽默化解矛盾
换一个角度思想,换一种方法跟孩子说话,明知道原因说话的方式会伤害孩子,家长就要逼着自己改变,不要再打击孩子了。
除此之外,父母可以让自己说话变得幽默起来,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,跟他处在平行的位置,自然说话就好听了,亲子矛盾也就解除了。
(3)静数三秒再说话
父母冲动的时候最好不说话,也不要做决定。
不管孩子在不在你面前,都记住,不要说孩子的“坏话”,尽量多表扬孩子。
如果自己有那种说孩子坏话的冲动,一定要记住:静数三秒,然后再开始说话,不可不经过自己的大脑,就随意脱口而出。
你是一个“嘴上”有秤的父母吗?你是否伤害过孩子,或者被自己的父母所伤呢?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版权声明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