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可馨育儿
很多人希望能够家庭和睦,孩子开开心心成长。也有家庭一路走来非常艰难,经常因为琐事磕磕绊绊,一言不和可能引起一场争斗。
在旁人看来,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不值得大动干戈,闹得人尽皆知。
家庭矛盾并非一朝一夕的问题,而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怨念,可能一句不经意的话,一个轻微的动作就会引起一场家庭“大海啸赢咖4首页【QQ223345】”。
事后,夫妻又很后悔,很多不值得的争吵。夫妻关系不和,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。
据全国妇联统计,国内2.7亿家庭中,遭遇过家暴的已婚女性占三成,她们一开始并不会向外界求助,在经历平均三十五次家暴后,因为忍无可忍才选择求助。而因为家暴走向极端的女性高达15.7万人,其中家暴占了六成。
世卫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曾说过:妇女在家中比街上更容易面临暴力危险。
世卫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曾说过:妇女在家中比街上更容易面临暴力危险。
案例1:别再给孩子做错误示范了
小西已经7岁了,因看不惯爸爸打妈妈,她拿起妈妈的手机,录下将妈妈被家暴的视频,传到了一年级的班级群内。
此事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,很多人愤愤不平,动手打女人的男人,一般都没有啥本事。
家暴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,让孩子认为被家暴,是一件正常的事情,可以不去追究。孩子会形成怎样的世界观?
如果心疼孩子的话,夫妻两人就要保持克制,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闹。
妈妈很快站出来发声了,大概意思是:没什么大事,只是被扇了两个耳光而已,没有外伤,鉴于老公是首次家暴,相信他以后能改掉,出于家庭和睦的角度考虑,不再追究此事了,我选择原谅他了。
妈妈选择平息事端,这是教育女儿以后被家暴要忍气吞声吗?小女孩都看不下去了,觉得不对才发到家长群里求助,而家长是怎么做的呢?事后大事化小,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求助是多余的,不被父母认同和肯定。
《陪你一起长大》中,沈小燕与丈赢咖4首页【QQ223345】夫已经离婚,为了孩子的成长考虑,她并没有离开这个家。
她一边打工一边带娃,前夫吃住都用她的,还管她要抚养费。而前夫理直气壮地说:法律有规定,孩子判给我了,你必须要付抚养费。
儿子读什么学校,不关小燕的事情,仗着有本地户口和学区房,房子、儿子都是他的,懒着干什么,看不惯可以走人。
前夫还要把她轰走,被撞到流鼻血,惊扰到四邻,邻居也生气了,再这样可以报警。
小燕冷不丁地回了一句:报什么警啊,没见过夫妻吵架啊,少见多怪!
有时觉得女人很可怜,婚后没有了自己,都是为了孩子而活。有时又觉得女人是自欺人,连自己也保护不了,何谈保护孩子呢?
案例2:遇到极端伴侣真可怕
小沈与男友交往并同居,因忍受不了家暴多次提出分手,但遭到男友拒绝,男子自称自己的概念里没有分手的二字,只有“丧偶”,如果再敢提分手的事情,她和家人都不好过。
趁女友在外面吃饭的机会,男子向其泼洒易燃液体,致其严重烧伤,体无完肤,双手被烧成黑炭,可能面临截肢,面容也尽毁。
而女儿躺在病床上,她经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,听说男友可能判极刑,于是她心软了,想对男友取得详解:生活不容易,不至于……
女孩的经历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心疼,但是听到她心软的话,开始不同情她了,一次次遭受家暴,本来有很多机会抽身而出,再不行可以寻求法律保护,直到人生尽毁,依然选择原谅,这样的结果,不能说跟她的忍气吞声没有关系。
家暴对孩子的影响
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:“当爱支配一切时,暴力就不存在了;当暴力主宰一切时,爱就消失了。”
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:“当爱支配一切时,暴力就不存在了;当暴力主宰一切时,爱就消失了。”
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,而孩子最早接触的是父母,父母教育的好坏影响孩子一生。孩子的心理素质好坏,是不是家庭教育想要的结果,与父母为其营造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,而且影响深远。
孩子长时间见证家庭暴力,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。
1、专注力差
在家暴环境中成长的孩子,他们害怕家暴的场景,容易打消其专注力,切断孩子的思路,造成情绪紧张,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到一件事物上,脑子里都是家中争吵的画面,影响学习成绩。
有人曾做过试验,幼年在暴力氛围中成长,他们小脑的体积更小。这会造成语言能力、情绪调控能力和注意力下降。
有研究表明:父母关系不和,他们的孩子的情绪多半是消极的,对成长非常不利。
心心已经两岁多了,同龄的小朋友词汇量积累很多,她只说简单的几个字,比如走开、烦人等,弄得哄她开心的邻居异常尴尬。
原来父母经常在家里吵架,经常说一些指责对方的脏话,孩子通过模仿学会了几个词汇,并不知道其中含义。但是,父母之间的矛盾已经对孩子造成事实上的影响。
2、自控力差
父母经常争吵、家暴,会影响孩子的小脑发育,而它的一种功能就是情绪控制。同时,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强,对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,孩子会习惯用父母方式处理事情。
父母产生分歧、矛盾、离异等,孩子也会缺乏主见,缺乏自控力,脾气暴躁。想要养出身心俱佳的孩子,父母应处理好双方关系,营造一个稳定、和谐家庭环境,只要不争吵,遇事及时沟通、化解,多包容对方,这样的沟通方式,也会被孩子接纳和消化。
3、有攻击性
父母关系不和引发的争吵、家暴,被孩子亲眼目睹,等于父母起到武斗“总教练”的作用,手把手教孩子遇到问题通过拳头解决问题,而不是通过和平方式来化解矛盾和分歧。
如果孩子童年长期处于不安定的暴力环境中,他们长大后也会养成不服就干的暴力倾向,因为习惯性用暴力解决问题,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,形成叛逆的性格。
4、自卑心理
孩子在暴力家庭中长大,即使条件优越,也会被家庭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给抵消掉,因自卑看不起自己。
因为性格内向,成为同学、朋友眼中不合群的人,处理不好与周围人的关系。对男性存在偏见、仇恨,孩子害怕与异性交往,对婚姻产生恐惧,宁愿做不婚不育者,也不愿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。
如何防止家庭暴力
家庭暴力,女性往往是弱势的一方,精力旺盛的男性可以做一些不易完成的任务,分散内心的压力,如爬山、攀岩、极限运动等。
美国心理学家曾对家暴家庭做过实验:让家暴“专业户”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,比如习惯用右手打乒乓球,让他们改成右手。
改变长期保持的习惯,用一些反向行为来磨练心性,强化情绪的控制力,避免遇事冲动的行为。
总结出一个结论,男性的家暴行为大幅减少。总之,对于有孩子的家庭,良好的家庭氛围真的太重要了。
图片来源网络,只供想象,图文无关,侵删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